原创
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前助理秘书长雅诺什·帕兹托(Janos Pasztor)日前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气候危机的解决离不开全球合力,各国需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携手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4年COP29的议题涵盖气候融资、科技创新、国家自主贡献、全球适应目标等,旨在通过国际协作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雅诺什指出,尽管各方都在努力,但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并未按既定计划进行,气候变暖的趋势仍在持续。他认为,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与现实需求之间,还有不小差距。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挑战之一。作为全球气候行动的重要引领者,中国积极参与历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不断推进多边进程落实《巴黎协定》,切实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雅诺什强调,在当前新的地缘政治及资源竞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显著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缺乏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各国仍需携手,设定更具雄心的目标,共同迎接挑战。
谈到气候融资,他指出,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各国是否愿意运用现有资源应对气候变化。“无论是公共还是私有领域,都需将资源从全球北方转移到全球南方,使这些地区不仅能减少碳排放,更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亟需加强合作的领域方面,雅诺什特别提到农业、交通和工业的重要性。他指出,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农业生产和食物链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农业领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首要关注点。
近年来,全球频繁出现极端天气现象。人类应如何更有效地应对这一切?对此,雅诺什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速减少碳排放。尽管各国已逐渐加快减排步伐,但距离目标仍有改进空间。二是,尽可能适应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事实不容忽视,人类只能积极调整以适应气候的变化。三是,采取干预措施,例如利用碳去除技术或“太阳辐射修正”等方法,为地球降温。(完)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会议指出,“这起事故令我们十分痛心、给我们当头棒喝,暴露出思想、工作、作风上的问题和短板,暴露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严不实、保障房片区和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等漏洞,教训极其深刻。”
2月29日,沪深两市成交总额1052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3567亿元减少3041亿元。其中,沪市成交4528亿元,比上一交易日5766亿元减少1238亿元,深市成交5998亿元。